正文 [三国同人]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 — 第39章

正文 [三国同人] 三国郭嘉成长日记 — 第39章

话说乔玄盯上了羊昌,吓得羊昌赶紧搬出大靠山梁冀。

梁冀也非常配合,命令乔玄的顶头上司看好乔玄,别让他乱来。还派了一个特使,一路快马加鞭,去赦免羊昌。

然而乔玄根本不给梁冀面子,他一边应付顶头上司,一边加速追查羊昌的罪行,等梁冀的特使终于赶到睢阳县,羊昌已经被乔玄装进囚车里押送进京了。

这件事让乔玄名噪一时,从此步步高升。

前不久,乔玄被调回京师。他有平定鲜卑、南匈奴、高句丽联合叛乱的大功,本来一个三公的官职是跑不了的。然而他刚在洛阳站稳脚跟就弹劾董宠贪污。

董宠是谁?现在宫里有两位太后,一位是被软禁起来等死的窦太后,另一位是小皇帝的生母董太后。董宠是董太后的哥哥,也就是刘宏的舅舅。尴尬的是:乔玄的弹劾有条有理,证据确凿。刘宏不得不贬斥舅舅董宠,嘉奖乔玄,并且安抚又哭又闹的亲娘。

如果东汉有朋友圈,郭禧可能会忍不住给乔玄点一百个赞。这是一个大半辈子都在和贪官污吏作斗争,而且几乎次次完胜,不胜也能全身而退的牛人。是凭本事从县衙小吏一步步升上来的大清官。

阳球这个人,疾恶如仇,有酷吏之名。嫌犯最怕落在他手里,因为别的官至少是讲法理的,依据罪行的轻重来给人定罪。但是在阳球这儿,小杜律就是个屁,管你贪多贪少犯了什么事,一律大刑伺候。什么?您说那个谁谁谁犯罪情节不恶劣,情有可原罪不至死?不好意思,您说晚了,已经打死了……

郭禧再三思量,觉得还是乔玄比较靠谱。阳球那个酷吏,性情刚烈急燥,对打板子等刑讯逼供手段有特殊的癖好,通常案情还没审问清楚,疑犯就承受不住酷刑断气了。

如果只是为了杀死侯览和王甫,根本用不着阳球,郭禧的门客或者洛阳街头的游侠儿能做的更漂亮,但那不符合他的初衷。粗暴地终结掉恶人的生命从来都不是刑罚存在的意义。通过公正公平的审判,让罪犯受到应有的制裁,从而教化人们去约束自身的行为,弥补礼教余下的空白。这才是出礼入刑的深意。

已经到了上朝的时间,但小皇帝刘宏还在睡觉。十几个小黄门在刘宏的寝宫外学公鸡打鸣,试图叫醒沉浸在睡梦之中的少年皇帝。

被阉人特有的尖细嗓音刻意模仿出来的鸡鸣声折磨了许久,郭禧终于忍不住嘲讽:“母鸡打鸣哟。”

乔玄在一旁听的真切,拊掌大笑道:“这雌鸡一向喜欢代劳雄鸡的事呢。”乔玄永远也不会提起,得知郭禧入狱,他苦思良久,终于在刘宏召见他的时候,不着痕迹的让刘宏想起:郭太仆最近怎么没有入宫陪朕下棋?

郭禧也不会告诉乔玄,当年乔玄在边疆私自开仓放粮,赈济灾民,先帝原本要把他用囚车押解回京治罪的,是郭禧连夜入宫,劝说先帝,指出边关告急,如果乔玄先上疏请示,等先帝批阅,再等政令传到边疆,恐怕胡虏早就攻破城池,长驱直入烧杀抢掠了。所以乔玄不但无罪,还有守土安民之功。

也不知怎么的,他们的对话传到尚书台,变成了“牝鸡司晨”。再传到洛阳街头的茶楼酒肆,硬生生传成了一桩“雌鸡化雄”的奇事。

“最近宫里头有件新鲜事儿,贤弟可曾听说?鸡鸣堂有只母鸡不下蛋了,天天早上打鸣,头上还长出大红鸡冠子,变成一只大公鸡了。”

话说小黄门学鸡叫半个时辰过后,刘宏终于姗姗来迟,和文武百官一起上朝的,还有一只黑色獒犬,獒犬披着太尉的绶带官服,对着百官一阵狂吠,看着又吓人又滑稽。

郭禧的眼皮微微跳了跳,在同僚异样的注视下缓缓走到属于太尉的位置上,一举一动都颇有汉官威仪。在他劝阻刘宏和董太后的卖官赚钱大计的时候,就预料到刘宏会生气,只不过他没想到:刘宏表达不满的方式竟如此幼稚。将獒犬装扮成太尉,羞辱他:朕喂狗狗还会摇尾巴呢,你天天拿着朕的赏赐和俸禄,朕想赚点钱你还要反对?

刘宏此举,若是被宦官挑唆的,说明他怯懦无能。若是他自己的主意,说明他昏聩荒唐,无论是哪一种,都不是值得辅佐的君主。

百官的面色都不太好看。自从宦官专权以来,政令都通过尚书台传达,太尉的实权已经所剩无几,但太尉毕竟是百官之首。(大将军不常设。)这狗都戴上太尉的冠带了,岂不是说他们连狗都不如?

刘宏毫不在意百官的状态,抛出一道惊雷:你们总是说天下都是朕的,结果上回那场冰雹砸坏了宫里一小半的屋檐,太后住的永乐宫都漏雨了,朕想修缮宫殿,你们居然说国库空虚,没钱,修不起。很好,反正朕也住不惯那旧宫苑。朕要新建一座西园。不用国库的钱,从朕的私库出钱。

郭禧:“……”

群臣:“……”

陛下的私库?那不就是卖官的钱吗?

卖官鬻爵也算是老刘家的一个传统。汉武帝、文帝景帝都曾限量出售爵位。到了桓帝刘志时期,兵连祸结,为了筹钱平叛赈灾,刘志把卖官制度发扬光大,关内侯、虎贲、羽林、五大夫等官爵都可以花钱上任。

不过论起卖官,和刘宏相比,老刘家的列祖列宗简直都弱爆了。因为刘宏不仅向那些买官的人索要钱财,没买官,凭借能力当官的臣子也要交钱,名曰“上任钱”。为官清廉没钱怎么办?不用担心,您可以先上任再付款,还能分期付款哟。

如果您喜欢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